2 非龋性疾病

人卫教材牙体牙髓病学考研执医约 10724 字大约 36 分钟...

第五章 牙发育异常与着色牙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与结构异常

一、牙釉质发育不全

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患、营养障碍、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导致牙釉质结构异常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严重营养障碍:维生素A,C,D以及钙磷的缺乏,均可影响成釉细胞分泌牙釉质基质和矿化
  2. 内分泌失调: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时,血清中钙含量降低, 血磷正常或偏高,其牙也可能出现发育缺陷,肉眼能见到牙面横沟或在镜下见到加重的发育间歇线。
  3. 婴儿和母体疾病:小儿的一些疾病,如水痘、猩红热等均可使成釉细胞发育发生障碍。严重的消化不良,也可成为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原因。孕妇患风疹、毒血症等也可能使胎儿在此期间形成的牙釉质发育不全。
  4. 局部因素:常见于乳牙根尖周严重感染,导致继承恒牙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情况往往见于个别牙,以前磨牙居多,又称特纳(Turner)牙。
病理变化

加重的芮氏线;增多的球间牙本质和牙本质发育间隙线 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预防: 孕妇和7-8岁前的儿童补充维生素及钙磷的缺乏。 内分泌失调和乳牙龋病、根尖周炎应即时治疗。

治疗:

二、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分类

本节仅讨论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即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1. 牙本质发育不全

    1. I型:伴成骨不全。乳恒牙通常均呈琥珀色、半透明,显著磨损。影像学表现为牙根又细又短,牙本质肥厚,从而导致萌出前或刚萌出的牙齿牙髓闭锁。
    2. 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GI-Ⅱ):DGI-Ⅱ与DGI-I牙齿特征相似,但完全通透且无成骨不全症。该型一个显著特征为牙颈部明显缩窄以致形成一个球根状的牙冠。DGI-Ⅱ型中无正常牙。
    3. 牙本质发育不全III型(DGI-III)除了牙齿大小及色泽与DGI- II型相似外,该型患者乳牙髓腔增大,大量暴露。影像学上表现为牙齿由于牙本质萎缩而中空,因而被称为"壳状牙"。
  2. 牙本质发育不良

    (1)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D-I):DD-I型的牙齿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色泽、形状、外观均正常。但影像学表现为牙根尖锐,呈圆锥形,根尖缩窄。恒牙萌出前髓腔闭锁,因而剩余的牙髓呈与釉牙骨质界平行的新月形,而乳牙则牙髓完全闭锁。即使未患龋病牙齿也常常出现根尖阴影。

    (2)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DD-Ⅱ):该型乳牙表现与DGI-Ⅲ型相似。但恒牙可能不受影响或仅在影像学上轻微异常,如髓腔呈枝叶状畸形(thistle-tube deformity)及髓石。与DD-I型不同, DD-Ⅱ型根长正常,无根尖阴影。

病因

常显

病理
临床表现

受累牙列

三、先天性梅毒牙

病因、机制

牙胚形态发生期因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炎症细胞浸润,使成釉细胞受害,部分牙釉质沉积停止。牙本质矿化障碍,前期牙本质增多

病理变化

牙釉质明显缺少或完全缺失,牙本质生长线明显,球间牙本质增多,前期牙本质明显增宽,牙颈部可见含细胞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

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妊娠早期治疗梅毒,青霉素。对梅毒牙可用牙体修复技术修复。

第二节 着色牙

内、外着色

病因

内着色:

外着色

临床表现

内着色: 多颗牙同时受累,常伴有牙体结构的发育缺损。外伤引起的着色是血管破裂,血细胞游离,与硫化氢结合形成硫酸铁。

外着色: 牙的表面如牙颈部、牙近远中面、下颌牙舌面和上颌牙腭面有色素沉着

治疗

一、氟牙症

病因

取决于食物中无机氟的溶解度和钙的含量。也取决于氟进入人体的时期,6-7岁前易受累

机制与机理

氟浓度过高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造成牙釉质发育不良、矿化不全和骨质变脆

临床表现
  1. 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者并发牙釉质的实质缺损
  2. 多见于恒牙, 乳牙较少
  3. 对摩擦的耐受性差,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4. 严重慢性氟中毒者有骨骼的增殖性变化,急性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
鉴别诊断
  1. 牙釉质发育不全白垩色斑的边界比较明确,纹线与生长线平行。氟牙症斑块呈散在的云雾状,边界不明确,与生长发育线不相吻合
  2. 牙釉质发育不全可发生在单颗牙或一组牙,而氟牙症发生在多数牙
  3. 氟牙症患者有高氟区的生活史
防治原则

二、四环素牙

发病机制

在牙的发育矿化时期四环素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 初期黄色,在阳光照射下为黄色荧光。后逐渐变为棕褐色或深灰色 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着色比恒牙明显 有时也合并牙釉质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妊娠和哺乳妇女以及8岁一下小儿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着色牙可通过光固化树脂修复、瓷冠修复、贴面或漂白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一、过大牙、过小牙、锥形牙

二、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三、畸形中央尖

好发

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多见,偶见于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发生。 一般均位于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故称中央尖。此外,该尖也可出现在颊嵴、舌嵴、近中窝和远中窝。

病因

一般认为发生此种畸形是由于牙发育期,牙乳头组织向成釉器突起,在此基础上形成牙釉质和牙本质。

临床表现
治疗
  1. 对圆钝而无妨碍的中央尖可不作处理。
  2. 尖而长的中央尖容易折断或被磨损而露髓。牙刚萌出时若发现这种牙尖,可在麻醉和严格的消毒下,将此尖一次磨除,然后制备洞形,按常规进行盖髓治疗。 另一种方法是在适当调整对颌牙的同时,多次少量调磨此尖,这样可避免中央尖折断或过度磨损,且可在髓角部形成足够的修复性牙本质而免于露髓。
  3. 因中央尖折断而引起牙髓或根尖周病变时,为保存患牙并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完成,可采用根尖发育成形术或根尖诱导成形术(参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章节)。

四、牙内陷

为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畸形舌侧窝

畸形舌侧窝是牙内陷最轻的一种。由于舌侧窝呈囊状深陷,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利于细菌滋生,再加上囊底存在发育上的缺陷,常易引起牙髓的感染、坏死及根尖周病变。

畸形根面沟

畸形根面沟可与畸形舌侧窝同时出现,为一条纵形裂沟,向舌侧越过舌隆突,并向根方延伸, 严重者可达根尖部,甚至有时将根一分为二,形成一个额外根。畸形根面沟使龈沟底封闭不良,上皮在该处呈病理性附着,并形成骨下袋,成为细菌、毒素入侵的途径, 易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

畸形舌侧尖

除舌侧窝内陷外,舌隆突呈圆锥形突起,有时突起成一牙尖。牙髓组织亦随之进入舌侧尖内, 形成纤细髓角,易遭磨损而引起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病变。

牙中牙

牙中牙是牙内陷最严重的一种。牙呈圆锥状,且较其固有形态稍大,X线片示其深入凹陷部好似包含在牙中的一个小牙,其实陷入部分的中央不是牙髓,而是含有残余成釉器的空腔

治疗

牙内陷 对牙内陷的治疗,应视其牙髓是否遭受感染而定。

畸形根面沟

对畸形根面沟的治疗,应根据沟的深浅、长短以及对牙髓牙周波及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如牙髓活力正常,但腭侧有牙周袋者,先行翻瓣术,暴露牙患侧根面,沟浅可磨除,修整外形;沟深制备固位形,常规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粘接修复,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缝合,上牙周塞治剂,7天后拆线。
  2. 如牙髓无活力伴腭侧牙周袋者,可在根管治疗术后,即刻进行翻瓣术兼裂沟的处理。
  3. 沟裂已达根尖部: 若裂沟己达根尖部,由于相互交通造成了牙周组织广泛破坏,则预后不佳,应予拔除。

五、釉珠

釉珠(enamel pearl)是牢固附着于牙骨质表面的牙釉质小块,大小似粟粒,呈球形。它多位于磨牙根分叉内或其附近,或见于釉牙骨质界附近的根面上。

釉珠能影响牙龈与牙体之间的良好附着关系,形成滞留区,引起龈炎。它还可能妨碍龈下刮治术。另外釉珠在X线片上可被误为髓石或牙石,故应加以鉴别。釉珠一般不必治疗,必要时可将其磨去。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牙数目异常主要是指额外牙(supernumerary tooth)和先天性缺额牙(congenital anodontia)。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是额外牙,而根本未曾发生的牙是先天性缺额牙。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一、早萌 萌出过早,多见于下颌乳切牙。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萌出,如系正常乳牙,因牙胚距口腔黏膜过近所致,也可能为多生牙。早萌的牙根常发育不全,甚至无牙根,因而附着松弛,常自行脱落,亦可尽早拔除。

个别恒牙早萌,多系乳牙早脱所致。多数或全部恒牙早萌极为罕见。在脑垂体、甲状腺及生殖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可出现恒牙过早萌出。

二、萌出过迟、异位和萌出困难 全口牙迟萌多为系统病或遗传因素的影响,个别乳牙迟萌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一般乳牙很少有异位或萌出困难。恒牙迟萌或异位,往往因乳牙滞留,占据恒牙位置或乳牙过早脱落,造成邻牙移位,以致间隙不够。恒牙萌出困难,常见于上颌切牙,因乳切牙过早脱落,长期用牙龈咀嚼,使局部黏膜角化增强,龈质坚韧肥厚所致,必要时需切去部分龈组织,露出切缘以利萌出。

第六章 牙外伤

第一节 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

牙外伤是在突然的机械外力作用下,牙体硬组织、牙髓或牙周组织发生的一种急性损伤的一种疾病

一、病史采集

注意首先处理危急生命的全身损伤

二、临床检查

视诊

叩诊

外伤牙叩诊疼痛、触诊松动或移位,是判断牙外伤后牙周组织损伤的重要指征。检査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疼痛。

松动度

若单颗牙齿松动,邻牙也跟着移动,是牙槽突骨折的典型特点

牙髓活力测验

注意低龄不可靠;即刻损伤有时候会呈休克状态

三、影像学检查

四、定期复查

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

一、牙震荡

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牙体组织的缺损

病因 较轻外力,如在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或较轻的外力撞击等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二、牙脱位 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称为牙脱位。

临床表现与治疗

部分脱位

三、牙折

病因 外力直接撞击;咀嚼时咬到砂石、碎骨等硬物

临床表现

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

第一节 磨损

一、概述

二、病因

  1. 刷牙不当
  2. 不良的咬合习惯
  3. 磨牙症

三、临床表现

  1. 牙本质敏感症:牙本质暴露引起
  2. 食物嵌塞:邻面磨损导致牙齿间出现缝隙,合面上嵴、沟变得模糊
  3. 牙髓和根尖周病
  4. TMD:牙合间距离过短
  5. 创伤:高耸的牙尖和锐利的边缘嵴容易折裂;也容易咬伤邻近软组织

四、治疗原则

  1. 戒除不良咬合习惯
  2. 发现高耸的牙尖和锐利边缘,通过调磨予以纠正
  3. 牙体缺损处如有空间应进行充填或粘接修复
  4. 牙本质过敏、牙髓、根尖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时应做相应处理【对症处理】
  5. 食物嵌塞者,通过调合、恢复邻接关系等措施加以改善
  6. 磨牙症患者:牙合垫、肌电反馈治疗、精神心理干预

第二节 牙酸蚀症

一、概述

长期接触酸或酸酐造成牙体硬组织丧失的疾病。 脱矿过程与酸关系明确,与细菌关系不大。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防治原则

治疗

  1. 牙体硬组织可采取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或间接修复体修复
  2. 仅有牙本质敏感患者可脱敏处理
  3. 牙髓有病变者先行牙髓治疗再行冠修复
  4. 定期复查

预防

  1. 控制饮食
  2. 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3. 劳动保护

第三节 楔状缺损

一种非龋性牙颈部慢性损伤,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 缺损有两个夹面,口大底小呈楔形,往往发生在同一患者的多个牙。 一般上颌重于下颌,口角附近多于其他区域。

一、病因

内因

二、临床表现

三、防治原则

治疗

  1. 缺损不深、症状不明显者可不作处理
  2. 有过敏症状:脱敏
  3. 缺损深:充填修复
  4. 达到牙髓腔:相应治疗
  5. 已经或几乎导致横折: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冠 预防
  6. 正确刷牙:选用牙膏、牙刷、正确刷牙手法
  7. 戒除不良习惯
  8. 调整咬合

第四节 牙隐裂

incomplete fracture 发生在牙冠表面的、不易被发现的细小裂纹。 一、病因

内因

外因

咀嚼意外(mastication accidents):咀嚼过程中突然遇到沙砾、骨渣等,使得牙齿承受的咬合力骤然增大。

二、临床表现

三、防治原则

第五节 牙根纵裂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四、防治原则

第八章 牙本质敏感症

一、概述

是指牙齿受外界刺激,出现的短暂、尖锐的疼痛或不适的现象。刺激的类型有机械(摩擦或咬硬物)、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渗透压等。症状特点是随着刺激的来临和离去而迅速出现和消失。牙本质敏感症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二、危险因素

三、发生机制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牙本质敏感症的主要表现是刺激痛,以机械刺激引发的症状最为显著,其次是化学和温度刺激。刷牙、进食硬韧食物、遇到酸、甜、冷、热刺激均可导致患牙明显的酸痛。

检査时,探诊为主要方法,用探针的尖端轻轻划过牙齿的可疑部位,观察患者的反应。

五、治疗原则和方法

原则:

方法:

已到达文章底部,欢迎留言、表情互动~

  • 赞一个
    0
    赞一个
  • 支持下
    0
    支持下
  • 有点酷
    0
    有点酷
  • 啥玩意
    0
    啥玩意
  • 看不懂
    0
    看不懂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